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北大学科(第二季)-哲学篇

北大学科(第二季)-工学篇

北大学科(第二季)-化学篇

在北大就这样读书

你的大学:绽放

【2014毕业季·其实不想走】王羽尧:毕业在成人那年

时间:2014-07-02 22:32  作者:  来源:

  王羽尧14岁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今年毕业后,她将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也有北大情节

  王羽尧的家离北大很近,她小的时候经常来北大校园游玩,或是来看电影。她的爷爷奶奶是革命年代的知识分子,经常给她讲一些学生运动的故事。“我从小就对北大有一种憧憬吧。”高考之后填报志愿,她填了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虽然也被香港大学录取,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北大。“我就是要来北大。”她说当时就认定北大对她会有更大的帮助,“四年之后,这一切都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王羽尧是是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学生,每年学校都有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考上北大。可是她是第一个14岁少年报考经济学院的,所以当年外界媒体对她有些关注。“但是同一天来的还有李戡,他会更受关注吧。”

大一时候,我对“学霸”这种生物是嗤之以鼻的

  大一的第一次震撼就是“大学英语”课给的,“我当时被分到‘大学英语’四,感觉自己很厉害,可是看书的时候,发现很多单词都不认识。”

  大一的第一次温暖也是“大学英语”课给的,“突然觉得英语看不懂,我特别沮丧,可是隔壁寝室的一位‘学霸’主动帮我,让我第一次知道和她的差距,也是第一次体会到温暖。”

像很多学生一样,初入燕园,她觉得什么都新鲜、好玩。“百团大战”的时候她加入了学生会的文化部的羽毛球协会。大一开始的时候,她就听说过有“学霸”的存在。“我当时对‘学霸’这种生物,嗤之以鼻。”她说以前的想法很可笑,因为当时觉得“学霸”们生活里只有“学习”二字。

  第一学年结束时,她发现自己的成绩一般,就有些不淡定。再加上她宿舍里有一位“学霸”拿了奖学金,自己就更不淡定了。为了找到自己和“学霸”的差距,她就开始观察“学霸”舍友的生活安排,发现她每天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图书馆,很努力。“于是我就老跟着她一起上专业课,很巧合的是我们还是同一个钢琴老师。”说到这里,王羽尧满是感激:“我从她身上看到她很有目标有追求,她改变了我对‘学霸’的看法。”后来,她俩就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思考,成绩也有了提高。

  对于自己思想的改变,王羽尧归因于自己的专业:“经济学真的很好,我觉得经济学是理科和文科之间很巧妙的平衡,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你站的高度也就不一样。”

大二时候,有些朋友走远了。

  大二的时候,王羽尧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学习”,课外活动难免就减少了很多。她没有经常打球,也不经常出去玩儿。“有些朋友就走远了。”王羽尧有些感伤的说。不过她知道追求总会有代价,而在追求学术的路上就必定会经历孤独。不过还好,那些真心朋友,虽然不经常联系,但一直都在。

大二期末结束的时候,她就慢慢变成所谓的“学霸”,大三上学期评上国家奖学金。“想想还是有点小欣慰的。”王羽尧又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我去过26个国家,我以为墨尔本很好搞定。

  喜欢旅游的她,已经去过26个国家。“全家旅游神马的,都是我策划。”她有些骄傲但委屈地说:“我以为墨尔本很好搞定的。”

  王羽尧大三上学期申请交换生,下学期就去了墨尔本大学,在国外呆了半年。有过很多国外生活经历的她,起初认为自己到澳大利亚应该是如鱼得水,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她在那边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多了些孤独,但多了许多时间自我反省。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以及对专业更深入的了解,她慢慢意识到只有在学术上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也就是那时,她有了读博士的想法,“当时我的打算就是我先读着,以后如果不适合也能在去工作嘛。”

  她最后说:“还好有一起交换的北大的同学,最后我还是扛过来了。”

我没感觉到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原来这一切真的都发生了。

  回到北大之后,大四上学期,王羽尧开始申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说起为什么会选择芝加哥大学,她说是因为经济学院的老师们经常讲“芝加哥学派,经济学的殿堂”,她觉得很神圣。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很难申请,当她把被录取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她的导师时,导师立马告诉了系主任,系主任还专门跟院长说:“你看,这孩子,今年18岁,去芝加哥大学读经济学博士。”“我很开心,有那么多的人为我高兴。”

  她很感激地说,她感谢给予过她帮助的老师,因为自己是保险系的,她的老师们不是那么透彻地了解她所申请的领域。“但是他们都尽可能的去帮助我。”师兄师姐也给了她很多的建议和意见。

  后来她被邀请去给学生们讲如何申请的过程,当她回想着这些经历,她无不感慨的说:“我本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回顾的时候才知道,哦,这一切真的都发生了。”她说她很庆幸四年前没有去香港或是出国读书:“北大,把我变成了我想要成为的人。”

  “我在这里,遇到了各种新奇的想法,这使我每天都受到冲击,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相识在羽毛球馆,相知在泊星地,相伴在百讲的舞台。

  王羽尧喜欢打羽毛球,大一开始就经常去邱德拔的羽毛球馆。“在那里,我认识了太多的朋友,而一些相伴一生的朋友也开始在那里。”

  “我恨不得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泊星地。”王羽尧说经常和朋友们聚在泊星地聊八卦,谈人生谈理想,还有各种的小组讨论会,那里是和朋友敞开心扉、毫无压力放松自己的地方。

  王羽尧是学生会文化部的一员,文化部负责北大每年的剧星比赛。

  她第一年她是外联部的部员,比赛的时候负责舞台的灯光,来调控整个舞台的效果。

  “我当时感觉自己牛的不得了。”回忆起掌控整个舞台,她有些激动地说当时没想到一个剧星比赛,就搞的那么专业。第一年参与剧星工作之后,当天晚上,他们去磁福聚餐,“我喝了点小酒,出来之后,风一吹,感冒了。”

  第二年她当上了副部长,负责去拉赞助。当她拿到8万块的赞助时,“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比赛结束的那天晚上,他们又去磁福聚餐,“我又喝了点小酒,出来,又被风一吹,又感冒发烧了。”

  第三年剧星比赛的时候,她在墨尔本大学,当天晚上,她的朋友拿了ipad跑到三角地传了现场照片给她,“当时我自己在那边哭了,很感动。”

  今年又看剧星决赛,原先大一的部员们成了部长团的人,他们都坐在一排,然后就吐槽:“那个道具组怎么回事?灯光不应该那么打呀”“我就觉得,可能当部长的人吧,那种管事的感觉一点都没变。”

  “今年比赛之后同样去了磁福,不过,再也不敢晚上喝酒了。”

北大加油,北大必胜。

  初入燕园时,带着一份憧憬。离开母校时,带着一份责任。

  王羽尧说以前对于北大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归属感。她提起有一次,跟着羽协去苏州科技大学参加羽毛球比赛,比赛队伍依次入场,当北大入场的时候,全场的气氛无比的热烈,掌声雷动。“当我们一起喊“北大加油,北大必胜”的时候全身热血。

  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感恩和怀念。虽然也曾抱怨宿舍太破,学分太多。可是现在才觉得学分多,是学校对我们的一种锻炼,比起国外的学生,我们多学了一些课,就是多掌握了一些技能,底子就会很好。食堂她倒没有抱怨,她觉得食堂饭菜巨好吃,而且超便宜。等她到了美国肯定会很想念,学五的宫保鸡丁,康博思的肥牛,农园的麻辣香锅,还会怀念站着吃饭的感觉。

  “我很怕和这个园子失去联系”

  最近离毕业的日期越来越近,自己患上了“毕业综合症”最严重的就是,觉得母校哪里都好。到了本科最后的考试周,觉得考一门少一门。打球也打一次少一次,就连吃饭也是这种感觉。前些天打北大杯的时候,她就想这是她最后代表经院比赛的机会,当她输了一场球的时候,她特别的生气。“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很怕和这个园子失去联系。”王羽尧说到这里的时候,掩饰情绪的笑了笑。

  王羽尧说7月1号一定会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上,应该会聊一下这四年在一起的趣事,

  “我觉得我不会哭,我想替她们开开心心的记住那天发生的事情,也为我自己记住。”

不辜负吧

  王羽尧整个采访,都情绪控制的都还好,当说到对母校说写什么的时候,她终于控制不住了。“在北大,我从一个14岁的孩子,到一个18岁的成人,从一个抱别人大腿的学生,到一个被别人抱大腿的学霸,一些光环,我觉得配不上,当不起,但是别人还是给你了,我很感谢母校。” “太郑重的承诺我不敢做,但我会带着北大的使命感,不去辜负北大带给我的光环。”

  只有自己更好,才是对他们的回报吧。

  王羽尧的最后一句话是,母校,我还会回来的。

电话:010-62751407 | 招生监督电话(纪委办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学王克桢楼20层 [查看地图] | 更多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 京ICP备05065075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