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时间:2014-05-30 16:59  作者:  来源:


校园文化被视为大学的风骨。

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北大人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始终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北大精神是神奇的,它使老师和学生在这里自由快乐地交流、畅快淋漓地讨论,更使他们在这里水乳交融、共同进步。

在北大的校园里,老师是一盏盏明灯,是他们为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铸造湖光塔影的真正魅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是北大的主人,来自五湖四海学子,在燕园播种理想,在这里收获希望。他们在北大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突破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北大校园文化生活。


 浓厚的学习氛围

从蒋梦麟校长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希冀,到今天“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从昔日“德、才、均、备、体、健、全”斋的厚重,到今日古典与现代建筑的完美交融,从沙滩红楼到未名博雅,北大人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一直走到燕园,跨越历史,和着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融入这一代北大学子的血液之中。

未名湖畔,“德、才、均、备”四斋低吟着前辈的期待;静园草坪弥散着浓郁的人文科学气息;而现代化的理科教学楼群则被科学严谨环绕……走在北大校园,学子匆匆的脚步,课堂上求知的眼神,实验室里专注的身影是再普通不过的特写。教室里的灯光都会亮到熄灯那一刻,图书馆的自习室总是坐满了勤奋学习的北大学子。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在北大学生自己管理的校园BBS上,“学术动态”中有数十个版面专门讨论各类学术问题,集中跟踪和宣传最新的校园学术活动;“课程特区”中有近百个版面交流和研讨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分享学习资源。此外,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很多理论学习类社团和学术科技类社团。其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乡土中国学会等社团自主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活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与讲座

“大学的重要在其学术上的生命精神。”

进入北大,你就会发现,“学术”几乎成为最为流行的口头语之一。“我要学术”,“他真学术”。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北大人口中的“学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谓学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谓北大学术传统。

学术是北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中之重。除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活动已经成为北大校园文化生活最为活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内每年举办各类讲座逾千场,讲座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在这里,你会碰到最优秀的老师,先生言传身教,教导一代代北大学子何为知识,何为学术的魅力。侯仁之、厉以宁、袁行霈、林毅夫、丁肇中、斯蒂格利茨……国内外知名学者登台开讲,为北大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讲座资源。“北大的讲座”被誉为浓缩精华的“知识快餐”,它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开放课堂,是一次知识的饕餮之旅。这里有最广的知识领域,使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多地涉猎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这里有最快的信息来源,让学生把握当代科技的进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由学校编辑的《北大讲座》系列丛书目前已经连续出版了23辑,同学们通过它,仿佛亲临现场听先生讲授;见证北大之“大”。

 

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

早在五四时期,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就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传习所”,聘请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很快北大成为全国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而自那时起,北京大学也就成了艺术教育的殿堂,这艺术与文化水乳交融的氛围,延续至今。

今天,北大以“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精品至上”的艺术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了由四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交响乐团)、文艺类社团、独立创作团队及学生个体创作者构成的高水平、多样化的文艺活动体系。各团还屡次为学校夺得荣誉,如首都大学生原创歌曲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优秀实验片奖、第一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合唱部分、舞蹈部分获得一等奖,民乐部分二等奖等。

燕园已成为高雅艺术的殿堂,北大师生已成为高雅艺术的知音。国内外很多艺术团体在这里举办专业水准的演出,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新生文艺汇演、迎新文艺晚会、十佳歌手大赛、朗诵艺术大赛、“红色经典”爱国励志歌会、新年联欢晚会、主持人大赛、北大剧星、“北大之锋”辩论赛、毕业生晚会、毕业生歌会、“一二·九”文化节、“国际文化节”等,都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以校园原创音乐集《未名》、原创音乐剧《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毕业生系列电影《离骚》、原创电影《此间的少年》、原创MV《转身之间》为代表的一批校园原创文艺作品,集中凸显了鲜明的北大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展现了北大学生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

此外,健身竞技也是北大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大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历来提倡体育锻炼,并且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竞技活动。从1986年起,北大杯足球赛开赛,随后“新生杯”、“硕士杯”足、篮、排球赛也先后崛起。这些活动不但增强了大家的体魄和团队精神,也增强了北大的凝聚力,并和奥林匹克的宗旨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交相辉映。学校学生体育团队更是在各大赛事中屡夺桂冠,如浙江——湖州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2000米项目组冠军、第三届北大——清华赛艇邀请赛金牌、京华杯北大清华棋牌赛五连冠、2011年巴黎公开赛个人和团体两个冠军等。2008年奥运会在北大乒乓球场馆的成功举办,更使北京大学的体育活动向着更多彩、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

从五四运动到西南联大,再到今天的北京大学,北大学子始终激情昂扬地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既有退守书斋的心性,又有改造世界的雄心。而北大的学生社团无疑是对北大学子的雄心与实干最好的见证。

北大社团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一代代北大人的努力下,北大校园文化之繁荣蓬勃在国内堪称翘楚,使得这座百年名校无一时不焕发她的勃勃生机,无一时不散发她的无穷魅力。在北大丰富绚丽、包罗万象的校园文化当中,学生社团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校园内出现了进德会、新闻研究会、新潮社、社会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雄辩会、画法研究会等数以百计的学生社团。而今日的百团大战,更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北大的社团活动素有“百团大战”之称,成为活跃校园文化,传承北大精神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蓬勃发展的北大社团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成就的硕果。目前,北大共有学生社团260余个,每年参与社团活动的本科生约有3万余人次,全校约75%的同学参加了社团。

北大学生社团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全国知名的品牌。山鹰社的攀登科考活动、自行车协会的长途骑行实践、爱心社的爱心服务、阳光志愿者协会的阳光骨髓库的建立推广、中乐学社的专场音乐会等社团活动,不仅活跃了北大的校园文化生活,向国内外各界展示了北大学生的青春风采,而且在全国产生了示范带动作用。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是首都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学会理事长单位,并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学习组织称号,《北京日报》曾在第一版以《未名湖畔播撒信仰》为题报道他们坚持理论学习的突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北大社团,这个名字永远属于敢为天下先的北大人,它凝聚着北大人的雄心和热血、坚韧和勇毅,代代北大人从多姿多彩的社团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社团文化的舞台上一展才华,在社团文化的沃土中崭露头角。甚至北大社团已经内化为一种组织方式,一种人群单位,成为北大这个有机体的细胞之一。在北大的辉煌与光荣当中,北大社团无时不焕发她的夺目光彩。

 

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

经过百余年的辛勤搜求和积累,北大图书馆已经建成以文理基础学科文献收藏为主,涵盖各学科、多语种、多种类型、多种载体、多种收藏级别的藏书体系。截至2009年底,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到800余万册。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16万册5-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另有金石拓片近4万种,7.5万件。

图书馆由中心馆、30余个分馆、储存馆组成,总面积约90,000平方米。北京大学图书馆目前的馆舍由1975年建成的西楼和1998年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东楼组成。2005年,图书馆西楼改造工程完成,馆舍面貌焕然一新,总面积近53,000平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2009年建成的国内首例远程储存图书馆面积近5,000平方米。

图书馆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利用因特网为读者提供足不出户的虚拟信息服务。通过图书馆门户主页(http://www.lib.pku.edu.cn),读者可以检索书目、借阅书刊、浏览和下载电子资源、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源,同时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等。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为106.5小时,周借阅服务时间为85小时,系统与服务器基本达到每周7×24小时服务。年图书外借量保持在百万册次左右。2009年,图书馆主页的年点击率达2.34亿多次,年访问量为536万次,日均访问量近万次。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达2,173万次,全文数据下载量为1,281万篇次。其中本科生是最活跃的读者群,年人均借书量在30册左右,本科生入馆人次历年占所有读者的一半左右。

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以雄伟壮观的建筑跻身北京大学著名的“一塔湖图”四景,更以博大精深的丰富馆藏、深沉蕴藉的精神魅力吸引着无数知识的追求者。多少大师在这里读书思索,无数学子在这里徜徉书海。她见证了名师的学术辉煌,传承着北大的学术命脉,她已经成为北大人心中的知识圣殿。季羡林先生曾这样深情回忆道:我在北大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与北大图书馆密不可分,我的学术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通八达的校园网

北京大学校园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校园网络之一,也是全国教育网的一个重要节点。自1989年参加“中关村地区示范网”建设伊始,已完成了学校多栋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的光纤互连,提供数万个有线信息点。20025月建成中国第一个校园无线局域网络,使校园网通达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目前,北大校园网主干网带宽已经超过一万兆,面向网内提供各种基础服务,也是目前国内试行IPV6的大型网络之一。此外,校园网不仅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信息服务,还建有众多活跃的教学网站和学生社团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周到的服务。

 

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风声雨声读书声滋润了校园之后,学子是不是该迈开脚步,将使命与爱心投入社会之中?

暑期社会实践是连接大学生和社会的最佳纽带之一,也是大学生锻炼自我、丰富自我的一个难得的好机会。1982年,北大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大学秉承蔡元培先生“好学力行”的理念,弘扬“心系天下、知行结合、躬行实践”的传统,不断丰富实践主题、拓展实践途径,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至今,实践内容涵盖了社会调查、环境保护、“三农”问题、地方教育、红色之旅、情系四川、北京奥运、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原崛起等诸多主题。除了暑期集中实践外,社区挂职、课余兼职、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援助活动等日常实践活动也蓬勃开展。近三年来,共有770支学生团队、师生累计10273人次参加社会实践。北大因杰出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大学生社会实践首都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对北大社会实践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教育部简报》也多次对北大社会实践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深入社会和民生,进行深度观察”,这是北大团委提出的学生社会实践新口号,同学们走出校园,切身将自己融入社会的大课堂之中。始终怀抱着属于北大人的理想主义和时代使命,将爱心与责任切实落入社会基层,脚踏实地,仰望天空。

 

课外学术实践和创业活动

今天的燕园到处都弥漫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学术文化氛围和“勇于创新,融会新知”的创新创业风气。学校组织开展了五四学术文化节、生物医学论坛、“博士开讲”、研究生“学术十杰”评选、“素质教育一百讲”等品牌学术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崇尚学术的良好风尚。此外,学校还建立起以“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以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文科类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跨学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ACM程序设计大赛、中文系原创文学大赛、哲学系爱智杯竞赛等一系列专项竞赛齐头并进的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体系。学校通过举办创业沙龙,组织创业设计大赛,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积极创造条件。

就业见习活动更为同学提供了实践实习的广阔平台。校团委与上百家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关系,为同学建立了方便、快捷的就业实习渠道。通过暑期两个月的实习,你可以更为真切地体会校园与社会的不同,也可以更好地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

20046月,学校成立了北京大学学生创业中心,免费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课外学术实践和创业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锻造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北京大学全面育人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究竟什么是校园文化?也许会有初入燕园的学子如此疑问。校园文化,是湖光塔影,是“德、才、均、备”,是“百团大战”……更是每一个北大学子的青春。

北大的校园文化在传统精神中孕育着创新,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科学、严谨、求实、创新”是其最宝贵的精神内核。“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传统的引导下,众多学术大师和莘莘学子活跃在校园文化的前沿,高举爱国进步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传承着北大的百年传统。高速运转而又宽松和谐的生活节奏,极度竞争而又机会均等的学习热情,使北大人变得机智,善辩。北大自由的空气兼容了各种新奇的个性和新奇的思想。诚如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生前在谈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北大方正的事业时说:“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的精神和兼容并包的传统直接影响了方正的发展。我本人就是受了北大这种风格的影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一塔湖图”的燕园,有春的繁花似锦,夏的枝繁叶茂,秋的银杏飘洒,冬的银装素光,每一个季节都是如此美不胜收,恰似你将要留在这里的青春年华。

 

 

 

 

 

 

电话:010-62751407 | 招生监督电话(纪委办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学王克桢楼20层 [查看地图] | 更多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 京ICP备05065075号-8